每一个完全满足于当下的日子都是好日子。
日日是好日
$ 18.70
《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是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25年的习茶日志,详尽细致地还原了她的茶道修习过程。
茶,每个人都在喝,但品茶的意境却少有人达到,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从茶里喝出人生与幸福:“马上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听手的感觉行事。”“不需思索,指尖自然就反射了内心的情绪,手随心动。”“沏茶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轻的东西才重重放下。”“只欣赏当下的美好。才是智慧美好的人生。”……
本书名《日日是好日》,出自佛经《碧严录》,意指透过修行改变心境。迷茫时,饮一杯茶;心累时,饮一杯茶;痛苦时,饮一杯茶……沉浸在茶的清香中,心境已然不同!
More than 20 In stock - 邮寄至 澳洲、新西兰(最快7个工作日送达)。目前由于疫情,物流会有一些延迟,详情请看首页通知。
Description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日日是好日 |
作者: | 森下典子 著 |
ISBN号: | 9787514215939 |
出版社: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装帧:简装 | 开本: | 语种: |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01日 | 版次:1 | 页数:235 |
印刷时间: | 印次:1 | 字数:110千字 |
作者简介 | |
森下典子,1956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日本女子大学文学部国文科毕业。曾任《周刊朝日》”事件园地”专栏采访记者;1987年后以专栏写作经验,出版《典奴温度计》,此后在多家杂志发表报告文学、随笔等。20岁开始学习茶道,迄今持续中。著作包括《典奴日本导览》等,现居横滨。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25年的习茶日志,详尽细致地还原了她的茶道修习过程。茶每个人都在喝,但品茶的意境却少有人达到,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从茶里喝出人生与幸福:”马上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听手的感觉行事。””不需思索,指尖自然就反射了内心的情绪,手随心动。””沏茶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轻的东西才重重放下。””只欣赏当下的美好,才是智慧美好的人生。” |
媒体评论 | |
“日日是好日”,每都须过得实在。——星云大师 森下典子小姐的文笔优美亲切,深情自然流露,有如多年不见的好友,对你细细叙说动人心 |
目录 | |
推荐序一 茶烟几缕,黄鸟一声······ 解致璋 推荐序二 空谷足音 祝晓梅 推荐序三 一本永不褪色的茶人日志 李曙韵 前言 序章 所谓的茶人 章 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第二章 自然上手 第三章 集中精力于“当下” 第四章 观有所感 第五章 目睹真品 第六章 品味季节 第七章 五感与自然相系 第八章 用心于当下 第九章 顺其自然过日子 第十章 这样就好 第十一章 人生必有别离 第十二章 倾听内心深处 第十三章 雨天听雨 第十四章 静待成长 第十五章 放开眼界,活在当下 后记 |
主编推荐 | |
◎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茶道修行日记,详尽细致的描述了茶道的美妙与禅意——行茶、分茶、碗泡、传杯、清壶的茶事美学◎分享茶道大家于茶道中感悟出的生命智慧:“理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照着做。茶道就是这样。” “马上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听手的感觉行事。” “不需思索,指尖自然就反射了内心的情绪,手随心动。”◎在日本流传20多年,认可的“茶道心灵圣经”!李曙韵、祝晓梅、解致璋等茶道名家强烈推荐:“懂茶、惜茶之人不可能错过的好书”!◎ 停下来,饮一杯茶,喝出人生与幸福:迷茫时,饮一杯茶;心累时,饮一杯茶;痛苦时,饮一杯茶,沉浸在茶的清香中,心境已然不同! |
精彩内容 | |
推荐序 茶烟几缕,黄鸟一声…… 结庐松竹之间,闲云封户。 徒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芳草盈阶。 茶烟几缕,春光满眼,黄鸟一声,此时可以诗,可以画。 ——明 陆绍珩 当接到碧员电话,知道《日日是好日》将再度出版时,内心真的十分高兴。原来生活美学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已经苏醒了。 这本书深受我们身边学习“台湾地区地区茶道”的朋友们喜爱,过去由于少量了,只好以影印方式在众人之间默默流传。 森下典子小姐的文笔优美亲切,深情自然流露,有如多年不见的好友,对你细细叙说动人心弦的别后故事。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从绿茶到红茶,世界上所有的制茶方式都是中国人发明的。 无穷出清新,是中国茶叶宝贵的特质,源源不休止的蜕变来自古老文化的美学基因。从古至今,由于制茶的方法不断沿革,饮茶的方式也就跟着相应调整变化;而对于茶香、茶味无穷尽的追寻,又反过来刺激制茶的方法不停地流变与创新。 中国历目前三个品茶文化璀璨的时期——唐代、宋代、明代,所饮用的茶都是绿茶。煮茶法、点茶法、泡茶法,分别代表各个时期不同的时代风格与情感,我们现代所风行的泡茶法延续了晚明以后的泡法。乌龙茶这种繁复的制法在中国历目前出现得很晚,不过很迟在清初已有文献记载。清代,乌龙茶随着福建闽南和广东潮汕地区的移民传入台湾地区地区。 自从公元七八〇年,唐代陆羽书写《茶经》,把饮茶这事提升到“品茶”的境界——用欣赏品味的态度来饮茶,把它当成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一种鉴赏的艺术之后,虽然饮茶的形式有所变异,但由品茶意境延展而来的审美情趣,却像条河流,一直在历代的风雅人士心中回荡绵延,与诗书、绘画、陶瓷、焚香、插花、弹琴等事,交织成一脉精微灿烂、儒雅闲适的生活美学,直到清代才开始逐渐衰微没落。 公元一一九一年,南宋光宗时代,到中国参访的荣西禅师把祥和的寺院点茶法和蒸青绿茶制法带回日本,并以汉文写成日本本茶书《吃茶养生记》,从此品茶的风潮随着禅宗思想在日本传播开来。虽然在现代中国,古代的饮茶方式已接近消失了,但日本却把点茶法完整地保存在细腻而独特的茶道文化之中,直到今天。 不论任何时代,茶香都是我们寄托情感的好地方,不论外在物质条件充裕或者不足,我们都可以在茶汤的美味中找到安慰。然而,伴随着品茶情趣延展出来的生活美学,却无法不跟着中国近代的动荡和战乱而衰退。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接连的战争与革命,品茶的艺术不但无从发展,而且被中国人遗忘了。直到近三十年,台湾地区地区由一个贫穷的岛屿转变为富裕的地区,在富裕后趋于沉淀的社会中,又渐渐兴起一股细致的品茶时尚,为我们整体的生活情调带来了明朗的氛围。 诚如森下小姐所言,每年季节不停地循环,人生亦有季节的起伏,除此之外,还有更大的循环不断重复上演。国家的兴衰、文化的开合,是否也归属于自然的节奏、生生不息的循环呢?我对于森下小姐叙说的茶道美学,一点儿也不感到隔阂,因为我们两地的文化来自同一个源头。 清香斋 解致璋 |
Additional information
Weight | 400.000 g |
---|---|
作者 | |
出版社 | 文化发展出版社 |
页数 | 235 |
版次 | 1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32开 |
印次 | 1 |
isbn | 9787514215939 |
印刷时间 | 2017-03-01 |
商品编码 | 1201454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