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以箭为翅 |
作者: | 简媜 著 著 |
ISBN号: | 9787539966021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装帧:精装 | 开本: | 语种: |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01日 | 版次:1 | 页数:242 |
印刷时间: | 印次:1 | 字数:200.00千字 |
内容简介 | |
《以箭为翅(精)》精选了作者简媜多篇经典散文。她的童年是在乡村长大的,这必然会影响她的散文创作。而乡村那种古朴、圆和、亲切的氛围让她获得的更多的是生存的宁静。作品文字雕琢细致,情感浓郁。 |
目录 | |
原乡 浪子(节选) 雨神眷顾的平原 天涯海角 水证据 涉水摘竹 梦土 初雨 夏之绝句 小红虫 烟波蓝 月碑 灰烬里的真爱密码 梦的狼牙 大踏步的流浪汉 鹿回头 情绳 渔父 四月裂帛 梦游书 想像我们躺在暖暖的海洋里 密语之五 父子脐带 情绳 编后记 |
精彩内容 | |
一九字密码 然而,没有任何族谱或文献可以确定地告诉我,先祖们从渡海来台到定居宜兰的这一段垦拓史;同样,也没人告诉我,为什么我说的闽南语带着浓厚宜兰腔,甚至成为他人戏谑的对象? 三十岁以前,我的确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 这是可以理解的,在那个强迫失忆的年代,课本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教科书没教的,代表不存在。再者,像大多数清贫农村一样,在渔牧农耕之外,长辈们几乎不曾对我陈述家族史或提及三代以前的旧事。其原因不难臆测:十七世纪中叶起的大规模移民中,或因复明旗帜号召而投身军旅,或因原乡贫敝而不得不加入垦拓行列,与其说他们是移往已开发、富庶安定社会的“移民”,不如说是一条命不值几两银的垦荒部队,为寻找富足生活而冒险渡海,因此鲜少将族谱与祖宗牌位一并携来。就算有所传承,对我家这脉先祖而言,入台后的垦拓路线由西而北而随吴沙于一七九六年穿山越岭入垦宜兰直抵冬山河流域噶玛兰族聚落,几经播迁分爨,着实不易保存族谱史料。况且,人皆有据地定居,以休养生息、繁衍子裔的天性,我的祖先们竟然到十八世纪末还在当靠前线垦民,可见当时不是得势与得意者,才需另辟蹊径,直捣噶玛兰族巢穴。如此赤手空拳的垦民,别说族谱不存,恐怕连上一代的坟在哪里都忘了。不过,这些因素都比不上父、祖早逝的影响巨大,家族历史一向由父系长辈主述,既然口述者不存,也就等同封口了。 听族亲提过,应有一本族谱,我猜是入垦宜兰后才修纂的。这本族谱,就像家族特有的不安灵魂,也有其荒谬旅程。听说它跟随叔公一家播迁花莲,叔公早已作古,这本族谱遂以孤本姿态在各房亲间传阅、徘徊,还一度遗失甚久,后来被善心人士送回,据云在火车上捡到。难道先祖们有灵,又要流浪到远方? 我相信大多数人跟我一样,身世难辨。要认真追溯家族历史,犹如雨夜观星,除了一身淅沥,还能得到什么?如果,“原乡”意谓父系、母系双脉族史,对我而言,原乡是一团迷雾。所幸,拜父系威权记录法则,就父系这一脉来说,我还有几个启示录式的符号可以追踪:简、范阳、南靖。 简是姓,无须解释,南靖、范阳则是偶然抓住的线索,纯属意外。 小时候,逢清明节到广兴坟场扫墓,常四处逛墓园。那时已入学,极爱念墓碑上的文字,发觉每块墓碑上头横书两个大字,如:“龙溪”、“晋江”、“南靖”、“安溪”、“平和”、“南安”……由于当中也有“冬山”、“顺安”等熟知的乡、村名,我即刻明白那是地名,然而因镌刻格式左右不辨,我以已知的地名作准,便一直把“南靖”误作“靖南”、“平和”讹为“和平”。至少在大学毕业以前,我所写的祖籍资料上偶尔可以发现“靖南”二字。至于“范阳”,那是有一次爬上八仙桌偷拿祭拜用的金橘吃,心里有点虚,仿佛祖宗们睁着大小眼怒视这个不受教的小孩,我难免有一番合情合理的说辞在心里跟他们“沟通”,因此眼睛直视祖宗牌位甚久。除了再多拿几个橘子也不会有罪恶感外,我看到写在祖宗牌位上,灰扑古旧的“范阳”二字。P4-5 |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