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陈寅恪家世 |
作者: | 叶绍荣 著 |
ISBN号: | 9787521206456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商品类型: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装帧:平装 | 开本: | 语种: |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01日 | 版次:1 | 页数:413 |
印刷时间: | 印次: | 字数: |
内容简介 | |
文史大师陈寅恪,乃中国现当代文化目前的旷世奇才。作为陈寅恪故里的作家,叶绍荣得地利之便,为我们打开了陈寅恪家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透过这些鲜为人知的志书、宗谱残本、碑记、手札、书稿、墓志以及实物,我们惊喜地看到了这个文化型大家族的家世家风、家学渊源、家族流变、家族荣耀。《陈寅恪家世》一书,立意高远,真实、立体、全面、生动,充满思辨而又令人信服地描绘了陈寅恪家族及其相关联的诸多人物悲壮而又色彩斑斓的人生传奇,用当代意识审视了近百年中国历史波谲云诡的时代风云,从家族文化的独特视角破译了孕育大师的文化基因密码,为专业学者及广大读者深入了解、研究陈寅恪提供了独到的路径。 |
目录 | |
破译孕育文化型大家族的基因密码(刘上洋) 编 陈寅恪家世渊源 章 竹塅故居 第二章 家族溯源 第三章 客家民系 第四章 家族流变 第五章 垂范后世 第二编 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一代封疆大吏 章 初涉军旅 第二章 政声卓著 第三章 宦海奇才 第四章 湖南新政 第五章 群贤荟萃 第六章 魂断蜻庐 第三编 陈寅恪的父亲陈二三立——近代诗坛泰斗 章 擘画新政 第二章 袖手神州 第三章 问鼎诗坛 第四章 息影庐山 第五章 耿耿此心 第四编 陈寅恪的长兄陈衡1各——现代画坛巨擘 章 画坛绝响 第二章 命途蹇涩 第三章 丹青人生 第四章 画坛纵横 第五章 鲁迅至交 第六章 白石知己 第五编 陈寅恪家族的其他成员——满门贤杰话义宁 章 伯仲芬芳 第二章 植物园之父 第三章 绿缘 第四章 陈氏芳裔 再版后记 |
精彩内容 | |
章 竹塅故居 竹塅,赣北幕阜山腹地一个普通而迷人的小山村。 近年来,随着海内外陈寅恪热的骤然升温,竹塅的名字如劲硬的山风,在山外的世界迅捷地播扬着。 谁能想到,在偏深险僻地老天荒的这样一个所在,竞能孕育出一个如此声名显赫的文化型大家族。在这个文化型大家族中,先后走出了湖南巡抚、清末维新派有名人士陈宝箴;走出了现代诗坛泰斗、同光体诗派陈三立;走出了现代画坛巨擘、中国漫画的创始人陈衡恪;走出了文史大师、中国文化目前“前不见古人,后难得有来者”的旷世奇才陈寅恪。 翻开新编《辞海》“陈”字条内,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祖孙三代四人赫然分立条目,一家三代四人享有如此殊荣者,翻遍《辞海》,仅此一家! 陈寅恪家族贤杰满门。或以文章著,或以功名显,或以德孝昭。其登峰造极的家族荣耀让人叹为观止。 陈寅恪家族以其夺目的辉煌,为人类文化长廊树起了一座璀璨巍峨的丰碑,为星汉灿烂的中国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寅恪故里竹塅村,位于江西省修水县宁州镇。这里离北宋有名诗人、江西诗派始祖、大书法家黄庭坚故里双井不足j十公里。黄庭坚是中国文学目前出现过的“江西诗派”始祖,在北宋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是晚清“同光体”诗派,他们中还有陈衍、沈曾植、郑孝胥等,这批同治、光绪以来的诗人“不专宗盛唐”,而是效法“江西诗派”。陈三立更是直承他的同乡黄庭坚的遗风,在八百多年后遥相辉映,两者相得益彰,成为诗坛千古佳话。 修水古称“义宁州”,1912年冬,义宁州改为义宁县。1914年1月,避与广西义宁县同名,改称修水县,以贯通境内的素有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称谓的江西有名河流“修水”命名。因而后世学者称陈宝箴为“义宁陈抚”;称陈三立为“义宁公子”;称陈衡恪为“义宁陈君”;称陈寅恪为“义宁先生”,称其学为“义宁之学”,其人品为“义宁精神”。“义宁陈氏”即指陈寅恪家族。(参见江西省修水县政协文史委编资料集《义宁陈氏五杰》) 江西修水虽偏深险僻,然代出伟人,这里自古文风鼎盛,有“文章奥府”之称。北宋黄庭坚在《道院记》一文中,对故乡鼎盛的文风曾有过这样的捕述: ……有泰伯、虞仲、季子之风,故处士有岩石之雍容,有屈原、宋玉、枚皋之笔,故文章有江山之秀……(参见清同治版《义宁州志》) 苏轼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名冠天下,他一生以黄庭坚为知己,并不辞千里,只身前往位于赣北幕阜山深处的双井村拜访黄庭坚,两位文坛巨匠的高谊一时传为佳话。苏轼对黄庭坚的孝行和文学才华更是钦佩之至,他亲笔写就《举黄庭坚自代状》的奏折,向当朝皇上举荐黄庭坚。苏轼在他的奏折中这样写道: 蒙恩除臣翰林学士。伏见某官黄某,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玮之文,妙绝当世。举以自代,实允公议。 对这位数百年前的同乡先贤,陈三立推崇备至,他在《肯堂为我录其甲午客天津中秋玩月之作》一诗中这样写道: 吾生恨晚生千岁,不与苏黄数子游。 得有斯人力复古,公然高吟气横秋。 …… 陈三立写诗宗江西诗派,以黄庭坚为楷模,他的诗,用字“恶俗恶熟”“刻意翻新”,与黄庭坚“点石成金”“脱胎换骨”的文学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陈三立作诗主张创新,崇新尚奇。梁启超曾评道: 义宁公子壮且醇,每翻陈语逾清新。 两位诗人新奇而很好的文学主张和创新实践,为色彩斑斓的中国诗坛增添了灿烂的篇章,同时也为生养哺育他们的故乡增色添辉。 用“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些字眼来描述陈寅恪故里竹塅村的自然风光,委实是恰如其分的。 驱车出修水县城,朝东南面的弥王峰方向行驶约二十五公里,便来到了一个叫兔形的地方,这里已是弥王峰的北麓了。抬眼望去,但见弥王峰挺立云天,嵯峨峭拔,四周群峰拱拥,幽壑纵横,寒林蓊郁,煞是壮观。弥王峰很好那终年云缠雾裹的乳白色雾岚,越发像一个亘古难解的疑团,默默地向世人昭示着它的伟岸与玄奥。 弥王峰绵延数十里,高耸人云,清同治版《义宁州志》对弥王峰有这样的描述: 在州治东南四十里,其山东南横亘安乡,西北绵延泰乡,为安、泰诸山之祖,峰高顶平,纵横几数十里,冈陵蜿蜒,中多村落…… P3-5 |